-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9:01 点击次数:137
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毛主席发出“农业学大寨”的指示,随后在全国农村兴起向大寨学习的热潮,在湖南省出现一个“南方大寨”的先进典型,它就是湖南省慈利县长峪铺,而使长峪铺成为“南方大寨”的关键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黄炳秀,黄炳秀曾担任湖南省委书记。
黄炳秀生于1938年,湖南省慈利县人,童年对于黄炳秀来说,基本上是战争的回忆,当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,占领了我国大片领土,在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与压榨下,老百姓无以为继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幸好在中国共产党的促进下,达成第二次国共之间的合作,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再接再厉,打败了悍然发动内战、违背民意的国民党反动派,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,新中国成立后,黄炳秀迎来了新生,怀着对共产党与新社会的爱,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。
黄炳秀先是在家乡读了几年书,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,在通津铺长洪初级社担任出纳员,当时正值三大改造时期,老百姓踊跃报名参加合作社,初级社升级为高级社,工作努力、表现积极的黄炳秀获得组织认可,被批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,随后成为长峪铺高级社的副社长。
展开剩余64%1959年,黄炳秀成为长峪铺大队党支部书记,开启了带领家乡致富的伟大征程,说实话,长峪铺不是一个好地方,这里被大山所环绕,耕地面积很少,自然条件非常恶劣,满山都是石头,这种情况下粮食想要获得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,但黄炳秀没有灰心,她要克服重重困难,变不可能为可能,在黄炳秀的带领下,首先改造当地的自然环境,然后在开垦梯田,探索稳产高产之路,不久,便开创出一条“两季三熟”的新模式。
慢慢地,长峪铺变了模样,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,不仅满足了自给,还能支援国家建设,长峪铺成为湖南农业领域的旗帜,赢得了“南方大寨”的称号,黄炳秀的名气也逐渐增大。
1973年,黄炳秀升任湖南省常德地委副书记兼常德地区革委会副主任,也就在同一年,黄炳秀进入湖南省委常委行列,并出任湖南省委书记,在这一年召开的“十大”上,黄炳秀作为湖南代表参加,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,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。
虽然此时的黄炳秀已经是中央候补委员,但她从没有把自己当官,经常亲自来到田间地头,向乡亲父老传授生产经验,而且,黄炳秀还是一个非常明事理的女人,她懂得急流勇退。
“四人帮”被粉碎后,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变化,黄炳秀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待在湖南省委的领导职位上,便主动提出辞职,回到家乡通津铺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,此后,黄炳秀又先后做过慈利县公路养护段副段长、慈利县副科级协理员和慈利县政府调研员。
如今黄炳秀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老人,脸上的皱纹犹如时光的沟壑,但依然精神矍铄,思维敏捷,黄炳秀经常对人说:“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!现在国家强大了,老百姓富裕了,但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!”
确实如此,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,黄炳秀是一个时代的印记,她身上那种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,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。
发布于:天津市